拼出来的+速度!华工项目首批场地顺利移交
发布时间:2024-06-28 01:43:19 作者:BOB体育综合APP
7月20日,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市住建局、中建四局、中建四局一公司四方领导齐聚华工国际校区项目部。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喜悦,因为。这不仅是新时代的“广州速度”和“广州品质”的再延续,更为国际校区在9月1日如期开学奠定关键性基础。
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国际校区由部省市校四方共建,该校区不仅是广州市重点城建工程,还是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点项目,其一期工程的建设受到广州市委、市政府的格外的重视及大力支持。
自2018年8月华工国际校区开工以来,广州市委书记张硕辅、市长温国辉多次作出批示要求各参建单位保质保量的完成工程建设,确保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国际校区如期完工。副市长王东还多次亲临现场督办校区建设工作。
速度和品质的背后,既是回应各方的期待,也展现新时代的担当。为此中建四局人战高温,斗雨天,用科技、汗水助力项目生长,终于实现国际校区“7·20”首批场地顺利移交。
今年的广州是在雨中度过的。项目上的晴雨表清晰记录着,5月份有10天下雨,而6月更是15天雨。恰逢项目正在进行外墙抹灰,大雨容易对外墙抹灰造成冲击,对现场施工相当不利,任其发展会对工期导致非常严重的滞后。
项目经理、党支部书记张强连夜召开支部会,针对雨季制定了“上遮下抽”的措施:为项目现场4个地块16栋楼全部搭设棚子,让原本30万平方米的绿色大楼,带上了“彩色的帽子”。通过这顶帽子,阻挡了大雨对外墙抹灰的直接冲刷,最大限度的保证施工效果;另外,现场增加20多台抽水机同时作业,控制现场积水情况,确保现场作业人员和作业机械畅通无阻。
“我们的团队一如既往,每人常备两套雨衣,两套雨鞋,轮换上阵,大雨浇不灭的,是我们的斗志。”张强在支部大会上说道。
为确保720节点顺利完成,从6月份起,中建四局积极调配建设力量,抽调各项目经理、管理人员前来支援华工项目建设,管理人员由原来138人增加至260人,工地施工现场实行五加二、白加黑的工作模式。
2018年毕业被分配到华工项目的张钢,是T地块党员先锋队的一员。他们打下了项目第一根预应力管桩、率先完成第一块正负零楼板混凝土浇筑、用时三个半月完成了混凝土整体的结构施工。张钢跟随先锋队一直全力赶进度保质量,经过半年的历练,目前已成长为实验楼T2栋的一名栋号长。“别人干工作是用走的,我们都是用跑的!”
7月雨季渐少,广州从“水帘洞”变成“火焰山”,室外温度在37至40摄氏度之间热情地波动。高温下作业,现场防暑降温措施就变得尤为重要。
太阳高度角最大的正午时分,现场不见工人,只见项目综合办主任田盈拉着一车物资前往送清凉服务站点。“项目部采取了一系列科学的避暑措施。例如调整施工时间,延长现场作业人员的午休时间,规避最炎热的正午时分。
现场设置送清凉服务站点,提供饮用水,西瓜,降暑饮料等降暑物资。为辛勤作业的工人们,送上暖心服务。”田盈向前来休息的工友递上西瓜,“只有让工人暖心,才能让大家凝心。”
华工项目是目前广州市第一个装配率达到A级装配式建筑评价标准的项目,装配式建筑面积超过15万平方米。
中建四局华工项目负责人黄拥军在现场查看装配构件安装情况,黝黑的脸上透露着自豪,“我们在装配式建筑施工全套工艺流程中,经历了学习、摸索,创新、优化了一系列工艺。
例如装配式建筑框架结构一体化施工方法,通过对独立支撑系统的优化,相对传统装配式工艺,节省了66%的材料,将12天工期缩短至7天。中建四局华工项目团队,在装配式建筑应用过程中积累的丰富经验,将是装配式领域的宝贵财富。”
“这批是实验楼的预制桩,请运往C地块构件堆放场;这批是教学楼的预制桩,请运往E地块构件堆放场。”在材料验收现场,项目部BIM负责人李祥进通过扫描构件上的二维码,指挥材料运输车辆前往指定位置做材料装卸与堆放。
“我们通过BIM技术对每一栋楼的每一个构件都进行解构编码,7284件预制构件,就有7284个编码。就像每个人具有一张身份证一样,只要实施工程人员扫一下二维码就能查到构件的型号、规格、重量等信息查。BIM+预先制作的构件管理系统为15万平方米装配式建筑提供科学高效的管控手段。”
目前,在华工项目建设过程中,有关技术创新成果已成功申请受理十多项专利,七个QC成果奖项,这中间还包括两项国家级QC成果。
在一系列先进科学技术手段的应用和施工管理方式方法创新加持下,以及全体管理和实施工程人员齐心协力下,华工项目稳步推进,得到业主单位的高度评价,先后收到华南理工大学和广州市代建局发来的感谢信。
“大干100天动员大会”、“决战60天誓师大会”、“720移交节点”……项目部齐心协力攻下一个又一个的目标。项目经理张强表示,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国际校区一期工程已完成第一阶段移交家具安装节点,针对第二阶段全面竣工验收也建立了销项台账并定责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