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為何”詳釋江蘇高層建筑管控新規:不能“野蠻生長”也不“因噎廢食”
发布时间:2024-11-25 02:57:21 作者:BOB体育综合APP
各地一般不得新建100米以上住宅,城區非流动人口100萬以下城市嚴格限建100米以上建筑,除臨江、臨湖、臨海和特殊區域外,新建改善性住宅原則上不高於60米……近日,江蘇省住建廳會同省自然資源廳、省消防救援總隊起草了《關於加強高層建筑規劃建設管控的意見(征求意見稿)》,給高層建筑上籠套、管控其“野蠻生長”的同時,也沒有“因噎廢食”忽視高層建筑在土地集約開發、城市形象識別上的積極意義。
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應急管理部《關於加強超高層建筑規劃建設管理的通知》基礎上,江蘇在全國率先對城市建筑高度作出更具體和嚴格的限定,不少限高條款屬“全國首創”。我省為何要對高層建筑限高,具體高值基於怎樣的考慮?高層建筑還可以在哪些區域建設、怎樣布局?記者採訪了有關部門負責人。
根據有關規定,建筑高度大於27米的住宅,大於24米的非單層廠房、倉庫和其他民用建筑,都屬於高層建筑。其中,建筑高度大於100米的為超高層建筑。據省住建廳統計,我省現有高層建筑超15萬棟。
省住建廳建設工程消防管理處處長戴登軍解釋說,江蘇地處我國改革開放前沿的長三角,城市化率高於全國近9個百分點,大批農村和外來人口流向城市,推動城市提高開發強度,高層建筑建設起步早、增長快。
但高層建筑越來越多、建筑高度不斷刷新,對城市交通、管理、公共配套帶來考驗。在消防上,火災荷載、人員疏散、滅火救援、消防設施等方面的風險,會隨著高層建筑增加呈現指數級增長,超高層建筑的消防救援一直是世界性難題。
由高層建筑衍生的問題和挑戰,在城市化水平高的江蘇都有發生。為此,我省在國家有關規定的基礎上,起草了“江蘇版”的城市限高《征求意見稿》:城區非流动人口300萬以上城市不得新建500米以上建筑,嚴格限制新建250米以上建筑﹔城區非流动人口300萬以下城市不得新建250米以上建筑,其中城區非流动人口100萬以下城市嚴格限制新建100米以上建筑,城區非流动人口100萬—300萬城市嚴格限制新建150米以上建筑。
就像國家對城市軌道建設設立相應門檻,高層建筑也根據城市規模分級分類管控。省規劃設計集團技術中心總規劃師徐海賢認為,這是因為建筑高度和地鐵流量都跟城市規模、經濟實力密切相關,城市規模大、人口多,是建設高層建筑主要動因。
但對照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應急管理部《關於加強超高層建筑規劃建設管理的通知》能够正常的看到,我省在國家對城市高層建筑按非流动人口規模分“300萬以上”“300萬以下”兩檔相應限高的基礎上,還把“300萬以下”細分為“100萬—300萬”和“100萬以下”兩檔,分別制定限高標准。
對此省住建廳有關部門負責人解釋說,江蘇不僅城市化率高,而且城鎮密集、城市群發達,從特大城市(非流动人口500萬以上)、I型大城市(非流动人口300萬以上)、II型大城市(非流动人口100萬以上)到中小城市(非流动人口100萬以下),城市類型齊全、數量眾多、梯次分明,理當對建筑限高更加細化。
記者梳理發現,根據《征求意見稿》,我省南京、蘇州、無錫、常州、徐州、南通(城區人口超300萬)將嚴格限制新建250米以上建筑,揚州、淮安、鹽城、連雲港、泰州、宿遷、鎮江、昆山(城區非流动人口100萬—300萬)將嚴格限制新建150米以上建筑。江陰等城區非流动人口100萬以下城市限制新建100米以上高樓。
住宅限高是我省建筑控高的重點。《征求意見稿》提出,各地一般不得新建100米以上住宅,城區非流动人口100萬以下城市嚴格控制新建80米以上住宅,新建改善型住宅原則上不高於60米,均為全國“首限”和“首提”。我省為何要對住宅嚴格限高,並跟改善型住宅標准緊密挂鉤?
南京長江都市建筑設計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董文俊認為,限制高層尤其是超高層住宅,是基於建筑消防、電梯維修、住房品質等因素的綜合考量。以電梯為例,高層建筑配置電梯多了,得房率會降低﹔電梯配置少了,又導致出行等梯時間長,影響居住體驗。
油坊橋是南京高層建筑密集區,對許多居民來說,每天上下班擠電梯是“必修課”。張女士住21層高住宅樓的第17層,說起居住感受時她表示:“高樓居住密度大、人多,每天早高峰上班,基本得等5分鐘才能擠上電梯。遇上其中一部電梯壞掉就更崩潰了,我兩次遇上這種情況,硬生生走了17樓。”
“新建改善型住宅上限定為60米高,可在降低公攤面積、減少等梯時間和宅地集約開發間求得大體平衡。”董文俊參與了今年3月出台的《江蘇省改善型住宅設計與建造導則》編制,他解釋說,改善型住宅層高不應小於3.1米且不應大於3.6米,以平均層高3.3米算,樓房限高60米,即18層。此前按消防要求,樓房如果超過18層,基本需建兩個樓梯、兩個電梯﹔18層及以下可建一個樓梯、兩個電梯。可見住宅高度降下來,將提高住宅得房率,改善居住品質。
不僅如此, 18層以下樓房還被許多人視為“小高層”,在心理上更能接受。雖然小高層一般指7層—11層住宅,很多城市廣義上把18層及以下住宅也稱為小高層,這在高層住宅眾多的一二線城市幾乎成為共識。“打造高品質改善型住宅,首先要從人的感受出發,人的各方面體驗好,才是真的好。”董文俊說。
南京知名房地產媒體人汪明宇認為,城市住宅限高和此前放寬容積率限制一樣,都是房地產市場情勢發生變化后的主動調整,是對許多城市多年來不停“加高度、加容積率”的糾偏,和對改善型、高品質住宅的呼喚。“住宅控高必然帶來容積率進一步降低,有利於降低建筑密度、提升公共配套,讓居民享有更舒適的居住環境和更強的安全感。”汪明宇說。
對此,市場反應敏感的開發商“更進一步”,不僅不突破60米高的改善型住宅上限,還主動降低建筑高度。7月31日南京出讓的河西北部、江北新區幾塊地,雖然規劃都限高60米,可容積率最高隻有1.6、低的為1.4。汪明宇測算,以1.5的平均容積率算,這些地塊最高蓋到10層、11層。開發商們明白,限高不僅是有關部門的規定,也是市場倒逼的結果,隻有開發更高品質的住宅,房子才能賣得好。
對改善型住宅限高60米,我省沒有“一刀切”,提出“除臨江、臨湖、臨海及城市規劃特殊區域外”。
“這個‘除外’可不是‘法外開恩’,而是‘城市必須’。”徐海賢認為,對城市來說,在濱水地塊和CBD區域建設高層建筑不僅有助於地區形象塑造,也是城市經營和市場選擇的結果,《征求意見稿》所言的“規劃特殊區域”,應該指的是城市核心區或中央商務區。
高層建筑對城市有何意義,怎樣布局?中國工程院院士、東南大學建筑學院教授王建國曾專題研究,指出高層建筑有較好的地標性、可識別性和象征意義,改變並豐富了城市天際線,給人自信心和心理上的滿足。世界上著名城市以高層作為城市形象的不在少數,連一向不鼓勵建高層的歐洲,也在作為柏林重建標志的波茲坦廣場、亞歷山大廣場,新建了許多高樓大廈。
城市高層建筑不必“談虎色變”,限制高層也不能“因噎廢食”忽視高層建筑在積聚人氣、塑造地標等方面的積極意義。南京在歷史城區嚴格控高,但也在新街口、河西、江北等核心區劃出了高層“適度發展區”和“引導發展區”。蘇州、無錫的老城區、老城廂風貌宛然,可金雞湖、蠡湖等新城區也是高樓林立、城景壯闊。尤其在這些城市的濱江臨湖靠水地區,高層建筑從水邊“拔地而起”更顯高大,往往成為高層建筑重點開發區域。
“然而即便是適於高層建筑發展的濱水地區和CBD區域,也要加強引導、精心設計。”徐海賢以南京玄武湖和下關濱江為例,點評高層建筑建設引導得失:在玄武湖背后的鼓樓—中央路—玄武門一線,城市天際線和瑰麗山水相得益彰、氣象萬千,原因是高層建筑以紫峰大廈為中心視點,有波峰、也有波谷,並和明城牆留有足夠間距,有如“五線譜”一樣高低錯落、跌宕起伏﹔而下關濱江從三汊河到惠民河口,多的是百米左右的高樓,最高的120多米,雖然給獅子山閱江樓留有觀照長江的廊道,但總體來看建筑密度很大、容積率極高,形成了一面遮擋長江的“牆”,不但市民觀感不佳,地產價值也難免受影響。
可見高層建筑發揮正向引導作用,必須科學規劃、加強設計。董文俊認為,我省對城市高層建筑分類管控和科學規劃二者並行不悖,都是為了建設更安全、宜居、韌性、低碳的好房子、好社區、好城區。由於高層尤其是超高層建筑投資大、建設周期長,一旦建成就是不可逆的,在當前房地產深度調整期,尤其要科學規劃、精心設計,並盡可能把交通疏導、消防安全等保障到位,在相關設施設備上高標准配套和高質量運維,使之成為和諧城市、宜居城市的有機組成部分,服務於美好城市生活和城市現代化建設。(白雪 顧巍鐘)
人民日報社概況關於人民網報社招聘招聘英才廣告服務合作加盟供稿服務數據服務網站聲明網站律師信息保護聯系我們
人 民 網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
上一篇:广州构建地域特征加梯标准体系
下一篇:大同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公司